【演講精華】Peter Beck: From Drain Pipe to the Moon

林彥興


RocketLab CEO Peter Beck 在 SmallSat 2022 的大會演講,基本上回顧了 RocketLab 的發展歷史,以及每次事件中學到的教訓。當然也有提到不少關於 RocketLab 的新(或至少我自己之前不知道的)細節,整理如下:

  1. 05:40
    與之前 Elon 曾強調過的一樣,造出你的第一支火箭其實是相對簡單的部分,因為整個團隊的心力都投注在上面,時間也相對充裕,可以顧好每個細節。要經濟、穩定且可靠的大量生產這些火箭,其實更為困難,牽涉到制度、供應鏈、品管......這些東西。Peter Beck 在這裡也提到了「ignorance is bliss」的想法,蠻有趣的。
  2. 10:54
    RocketLab 的一大特色就是他們在紐西蘭自己蓋了一個發射場,而不像 SpaceX 等其他公司大多是使用既有的設施。RocketLab 的紐西蘭發射場真的是超級偏遠,他們是自己蓋了 32 公里的路,還有電力等基礎設施,才把發射場弄出來。
  3. 12:34
    法規上 RocketLab 可以每 72 小時發射一支火箭。得益於擁有孤立的、自己的發射場,給了他們很大的操作彈性,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快速調整發射時間。之前 NRO 的延遲應該是很好的例子。
  4. 15:26
    We have no money, so we have to think.整個 Electron 的開發計畫只用了數千萬美金。
  5. 17:52
    目前拉瑟福引擎的產量約是一天一個。
  6. 18:04 關於電動幫浦循環,這點我覺得相當有趣。
    對大型火箭來說,由於箭體質量本來就大,箭體中殘留的推進劑對質量比/干質比(mass ratio)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對小型火箭,殘留的推進劑量就非常重要了。因此 Electron 其實會精準的測量剩餘的推進劑量,並利用拉瑟福引擎電力幫浦循環的特色,去精準地控制推進劑混和比,以確保可以把所有推進劑用光,最大化 dV。
  7. 29:56 為什麼一開始不走可重複使用的路
    因為小火箭的各種冗餘(margins)本來就很少了,擠不出足夠的質量來搞回收。個人覺得這個 argument 直到今天都還是很合理的,我覺得 reusable Electron 是為 Neutron 做技術驗證,而不是日後每個 Electron 都會回收。不過這是個人意見,坐等打臉XD
    他接下來講了一堆重返大氣的細節,但我沒聽到太新或特別具體的亮點,就有點懶得翻譯。
  8. 36:00
    在 Photon 上使用超級居禮(HyperCurie)這種電動幫浦可說是電動幫浦引擎最好的發揮處。因為無須額外使用高壓氣瓶(小引擎常用 pressure-fed)而只要用太陽能板幫電池充電。CAPSTONE 任務就是最好的例子。
  9. 40:12
    Lunar Photon 目前正在約遠地點 130 萬公里的超高橢圓軌道上,並有約 10% - 15% 的剩餘推進劑。月底重返地球附近時,RocketLab 會再進行一些測試,為未來的金星探測計畫鋪路。個人猜測應該會是把 Lunar Photon 打到某個繞日軌道上,測試長距離、長時間的太空船操作等。
  10. 41:14 九月中有 Neutron 更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