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小擂台】太空站與月球,誰亮誰暗?

林彥興


出題篇

2022 年 10 月 21 日下午兩點零四分零七秒,如果你身在新竹一帶,將能在西方仰角 12.7 度處,看到國際太空站(ISS)從月球前方飛越,整個過程長約兩秒鐘。這類「ISS 凌月」事件,是天文攝影愛好者追求的高難度目標之一。
這次事件發生在白日的殘月,換言之月球的邊緣是亮的,但大部分沒有被陽光直接照射。另外白天的天空也有相當的亮度。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當太空站通過月球的亮區(向光面),我們應當會看到太空站的剪影,還是太空站會比月球更亮呢?
留下你的想法與大家討論吧!

解答篇

日正當空的中午,位於地平線的 ISS 與月球亮面,究竟誰亮呢?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要搞清楚「亮」到底是什麼意思。

想像一下,如果有兩個燈泡,都發出 100 焦耳的光。但一個是在 1 秒內發出,一個是花了 100 秒才發出,那誰比較「亮」呢?顯然是前者吧,可見亮度跟功率,也就是單位時間接收到的能量成正比。

再想像一下,如果有兩個相機對準同一個光源,但前者相機的鏡頭面積是後者的四倍大,所以收集到了四倍的光。你會因為後者收集到四倍的光,就說後者拍的光源比較亮嗎?不會吧,它們明明是對準同一個光源啊。顯然,光源的亮度,跟「單位時間、單位面積接收到的能量」成正比。

再想像一下,你面對著電腦螢幕。此時,如果把螢幕上每個像素,通通聚集到螢幕的中心,那螢幕中心的亮度,是不是會比原來高上許多呢?可以發現,即使所有像素在單位時間發出的光相同,眼睛接收光線的面積也相同,但改變光源在你眼中的視角,或更精確地說,是「立體角 Solid Angle」的大小,是不是也會對光源的亮度產生影響呢?

於是我們發現,什麼是「亮度」?亮度可以定義為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單位立體角中收到的能量大小。在天文領域,這樣定義的「亮度」稱為「光強度 Intensity」,又名「表面亮度 Surface Brightness」。

這樣子定義亮度有什麼好處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