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小辭典】風成沙丘的種類

陳欣鈺、邵思齊、林彥興


前陣子 NASA Earth 在推特上發布了這張由 ISS 太空人拍攝的黃河。照片左上蜿蜒的河流就是黃河,下半部大大小小的起伏,則是由黃河沙形成的一座座沙丘(Dune)。

所謂的沙丘,是由顆粒細小、淘選度佳、無明顯層理的細沙構成的特殊地貌,其高度可達幾公尺,甚至幾十公尺高。一般來說,沙丘是岩石風化破碎形成細沙之後,長時間由穩定的風搬運,最終堆積所形成。而根據形成過程的不同,沙丘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

1. 新月丘
獨立存在、俯瞰像新月狀。綿延方向與風向垂直。沙丘的兩側尖角順著風向往前伸展,迎風坡緩,背風坡陡、凹下。根據 NASA Earth 的描述,圖中的沙丘就屬於這個類型。但是小編個人認為也許稱它們為似新月狀沙丘(見下方介紹)會更精確。

2. 拋物線狀沙丘
沙層固結且已安定化之舊沙丘,再被吹蝕,外觀類似新月丘,但是尖端朝上風處。

3. 橫沙丘
風弱沙多,植被少處。綿延方向與風向垂直。

4. 縱沙丘
風強沙少處。綿延方向與風向平行。

5. 似新月狀沙丘
形態介於新月狀及橫沙丘之間,外型像一整排新月沙丘連起來。

6. 星狀沙丘
型態類似多點狀的星星,通常有三到四個尖脊從沙丘中央往外延伸,可高達90公尺。因其型態複雜,故可知星狀沙丘在風向改變相當大的區域形成。

正因為不同條件下形成的沙丘各不相同,因此因此瞭解沙丘的形成和特點,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當地環境,甚至過去的歷史。

Credit: NASA/Expedition 67 Crew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