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小擂台】潮汐破壞

林彥興


出題篇

前兩天我們看了兩個潮汐破壞的影片,展示了星團如何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被撕碎瓦解。星團瓦解的速度,取決於星團掠過黑洞的距離,越是靠近黑洞,瓦解的速度就越快。

但這幾個影片,畫的都是恆星的位置(x, y 座標)隨著時間的變化。你是否想過,如果我們改畫恆星的速度(vx, vy)會看到什麼樣的現象呢?

如以下影片所展示的,在 vx, vy 平面上,星團似乎仍是一團運動中的恆星,繞著中央的黑洞旋轉,但這個旋轉的方式......似乎略有不同?

本次小擂台,想要大家試著回答以下問題:
1. 為什麼越是「靠近」中心,恆星反而「動」得越慢?
2. 為什麼會出現螺旋形的構造?
3. 為什麼會有些「靜止」在畫面上的恆星?它們發生了什麼事?

留下你的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吧!答案明天或後天公開!

解答篇

解答時間到~

昨天我們挑戰大家,試著想想當我們把星團瓦解的過程從 x, y 平面(常稱為位置空間)換成畫到 vx, vy 平面(常稱為速度空間)之後,出現了三個問題:
1. 為什麼越是「靠近」中心,恆星反而「動」得越慢?
2. 為什麼會出現螺旋形的構造?
3. 為什麼會有些「靜止」在畫面上的恆星?它們發生了什麼事?

解答如下:

首先你會發現在動畫剛開始時,恆星的分布仍長得像一個星團的樣子,繞著中心點轉動,並逐步在潮汐力的作用下瓦解。但在這個由 vx, vy 張開的「速度空間 Velocity Space」中,原本位在內側,運轉速度較快的恆星們,會在速度空間中往外走,且角速度較快;相對的,外側速度較慢者則會往內走,且角速度較慢。因此產生星團在速度空間中,一樣會拉出螺旋形的構造。

而那些「靜止」的恆星是最有趣的。試想,什麼時候恆星會有速度,但沒有角速度呢?

答案是當這顆恆星已經達到逃逸速度,正以雙曲線軌道離開系統的時候。所以如果仔細看,當你在位置空間中看到一顆恆星被拋出系統的時候,在速度空間中就會多出一個靜止的點。這個點在速度空間中離中心越遠,就代表它被拋射時的速度越快。

或者換個角度看,恆星在速度空間中「靜止」,代表沒有加速度,也就是沒有受力。什麼時候恆星會沒有受力呢?答案就是被拋射到非常遠的地方,離中心黑洞和所有恆星都非常遙遠的時候。

這種跳脫傳統的位置空間,思考質點在速度空間或是「速度 + 位置」的「相空間 Phase Space」的位置,其實是物理中非常重要的基礎觀念。不僅是古典力學,在量子力學、統計物理、混沌理論......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喔~

Credit: Yen-Hsing Lin. Simulated with PeTar and visualized with matplotlib.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