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預報】Ariane 6 首飛

林彥興


小編想要打出上面這行字已經很多年了。 歐洲(ESA / Ariane Group)的下一代主力運載火箭「亞利安六號 Ariane 6」,即將在明日凌晨兩點(UTC+8)展開首飛,將一系列小衛星送入近地軌道。若是成功,接下來 Ariane 6 將以 LEO 最高 21.7 公噸、GTO 最高 11.5 公噸的發射能力,以及一發 0.75 ~ 1.15 億歐元的發射價格,在未來至少十年中挑起歐洲火箭發射的大樑。

在小編看來,Ariane 6 與 ULA 的 Vulcan 和 JAXA 的 H3 其實有著相似的時空背景與設計理念。
1. 它們都是 2000 年代活躍火箭(Ariane 5、Atlas V / Delta IV、H-II)的後繼者。
2. 都採用固態助推火箭 + 氫氧第二節的設計。
3. 都試圖藉由使用成熟技術、模組化設計等概念,在保證可靠性的同時降低火箭的成本。
4. 都面臨進度延宕與太空發射市場環境改變的挑戰。

其中 Ariane 6 的狀況尤為戲劇性。除了多年的延宕之外,過去一年多之間,由於 Ariane 5 退役、Vega C 事故、Vega 停產、Soyuz 因為戰爭無法使用,歐洲短暫陷入了沒有自家火箭可用的窘境。許多任務,包括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甚至是被認為與國家安全高度相關的伽利略導航衛星,都必須轉交由其他火箭 ── 也就是 SpaceX 的獵鷹九號 ── 來發射。因此,本次 Ariane 6 首飛背負的不僅是技術,更有著讓歐洲取回獨立發射衛星的能力的政治意義。

展望未來,但它已經累積了不少的商業訂單等待發射,比如眾多同步通訊衛星、以及亞馬遜的 Kuiper 星座。同時,包含伽利略導航衛星在內的眾多歐洲政府計畫,也會優先選擇它。所以雖然 Ariane 6 在當下的商業發射市場中,可能很難取得優勢,但相信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還能持續看到它的身影。

祝首飛順利。

Credit: ESA – L. Bourgeo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