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環境與發展的平衡:SpaceX 與 NRAO 為保護電波天文的所做的努力

林彥興


以星鏈(Starlink)為代表的大型低軌通訊星座(Mega Constellations)對可見光天文學造成的影響大家想必有所耳聞,由於低軌衛星會反射(散射)陽光,使得在曙暮光前後幾小時,會有大量衛星劃過觀測者的視野。

但低軌衛星造成的影響可不只在可見光。作為通訊衛星,這些衛星理所當然的會發出無線電波,才得以與地面的終端通訊。而在軌道上部署成千上萬的無線電燈塔,即使頻段不完全重疊,仍會對電波天文望遠鏡的觀測造成影響。

為此,與可見光波段類似,SpaceX 從 2019 年開始就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與國家電波天文台(NRAO)合作,研究如何降低 Starlink 對無線電觀測的衝擊。

最近 SpaceX 與 NRAO 的聯合團隊在 ApJL 發表論文,說明他們開發了一套技術,藉由整合「Starlink 衛星的即時位置」與「電波望遠鏡的觀測方向」這兩項資訊,讓 Starlink 在飛越望遠鏡附近時,能利用相位陣列天線的優勢,精準地改變 Starlink 的波束,避免將訊號送入電波望遠鏡的視野/波束中,從而既讓無線電觀測可以正常進行,又讓望遠鏡附近的 Starlink 使用者不受太大影響。這項技術於 2023 年在綠堤望遠鏡(GBT)測試成功,並預期能在未來幾年推廣到更多的電波望遠鏡上。




同時身為太空迷和天文人的小編,當然相當樂見此一結果。

三年前,小編在刊登於泛科學的〈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人造衛星〉一文中曾寫到:
「無論你是否認同它(Starlink)的價值,可預見的未來 SpaceX 幾乎不可能放棄這項重要的生財工具。而且除了 SpaceX 之外,還有 OneWeb、LeoSat、Project Kuiper、鴻雁、虹雲等近十個計畫已被提出或正在建置,預計都會成為至少上百顆衛星的大型衛星星座。

這些衛星網路擁有造福全世界人類的潛力,尤其是讓身處基礎設施不發達處的人們,享受到網際網路帶來的豐富資源;但另一方面,龐大的衛星也帶來嚴重的光害與太空垃圾問題,衝擊未來的太空發展與科學研究。如何在讓世界更加緊密的衛星網路,以及珍貴的夜空和軌道環境之間取得平衡,值得所有人持續關注、討論與理解。」

三年後的今天,OneWeb 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組網,Kuiper 發射少數試驗衛星,鴻雁、虹雲則換成了國網與千帆,低軌衛星競爭正日漸白熱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 SpaceX 願意與其他單位合作、積極尋求兩全其美 ── 或至少互相讓步 ── 的解方的態度,值得我們的肯定與其他競爭者的效法。

Credit: NSF/AUI/NSF GBO/J. Seymour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