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刊 18 處暑】行星組曲Part.1 — 火星與金星

作者:李苡薰

The Planets suite Op.32(行星組曲):

在學校的地球科學課程中,老師總是教導我們「在太陽系中,有八顆特別大的行星,而其中,最靠近太陽的叫做水星, 其次為金星,再來是地球……。」不過,我們總是被強迫去記這八顆行星的名字,不曾對他們的名字所疑惑過。但事實上,他們的命名就像我們的名字一樣,背後是有許多故事的,不只如此,英國作曲家Gustav Theodore Holst(霍爾斯特)甚至依照了它們的名字,完成了一首七個樂章的曲子。因此,這使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緩緩走入了這充滿音樂及故事的神祕的迴廊中……。

行星組曲的作曲家,Gustav Theodore Holst (霍爾斯特 ,1874~1934),是出生於英國切爾滕納姆的作曲家、編曲家,曾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由於Holst在中年面臨了事業危機,透過友人Clifford Bax認識了占星術,便漸漸對其產生了興趣,啟發他創作「行星組曲」,於1916年完成。


Mov.1 Mars-The Bringer of War(火星—戰爭使者)

火星距離太陽約1.5 AU,土壤中含有氧化鐵的成分,所以在夜空中看起來血紅色的,就像燃燒的戰火般,因此,火星被命名為羅馬神話中的戰神「Mars(瑪爾斯)」,其周圍的兩顆小衛星也分別取名為Mars的兒子「Phobos和Deimos」;而火星的天文符號「♂」就是Mars的盾牌與長矛,也意味著雄性的意思。

而霍爾斯特也為了這顆行星的名字—Mars作曲,完成了這個樂章。5/4拍開頭,以弦樂演奏出緊張的氣氛,漸漸加入管樂,營造出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全曲大量運用打擊樂器及銅管樂器,製造出戰爭的威力,主旋律混亂充滿刺激感,快速漸強和激昂、強烈的節奏感是本樂章的特色。

圖一:上圖為第一樂章—火星的音樂段落風格示意圖,數字代表樂曲所進行的時間點。來源:游宗穎 。


Mov.2 Venus-The Bringer of Peace(金星—和平使者)

金星距離太陽約0.7AU,所有行星中其軌道最接近圓,具週期性的圓缺變化,也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顆,就如同女人般美麗閃耀,因此,古希臘人稱之為愛與美的女神「Aphrodite(阿夫羅黛蒂)」,而羅馬人則稱之為愛神「Venus(維納斯)」。Venus的梳妝鏡也成為了金星的天文代號「♀」(意味著雌性的意思)。

而在這個樂章中,和上個樂章激烈的戰爭產生了強大的對比,顯得格外寧靜和平。以法國號及木管緩慢的開頭,接著豎琴、鋼片琴、弦樂陸續進入,彷彿進入了桃花源中,美若天仙,沒有戰爭,沒有吵雜的汽車喧譁聲,與美麗的Venus約會想必是再好不過了,是個寧靜、甜蜜、和平的樂章。

圖二:上圖為第二樂章—金星的音樂段落風格示意圖,數字代表樂曲所進行的時間點。來源:游宗穎 。


聆聽全曲:



同系列文章:
行星組曲 Part.2— 輕盈的飛行 進入歡樂的殿堂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