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地科學子的求學地圖】大氣篇:台大大氣

 


摘要

台大大氣系是國內僅有的三間大氣科學系所之一,培育了不計其數的大氣科學家、預報員與地科老師。過去台大大氣系以颱風與劇烈降雨的研究而聞名,但隨著近年眾多新血的加入,台大大氣系的發展方向逐漸分散,學生能夠學習到的東西也變得更加多元。本期,親身經歷此轉變的 #MSE編 將會為大家講述他在大學與研究所期間的心得與體悟。

大氣系在幹嘛

簡單來說,發生在地球大氣層內的物理和化學過程都算是大氣系的研究範圍,包含空污、午後雷陣雨、颱風、鋒面、氣候變遷等。

台大大氣系有哪些課程

台大大氣系的課程規劃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第一條路線是技術與工具類課程,包含數學、統計、觀測、數值天氣預報等;第二條路線則是學理與知識類課程,包含熱力學、大氣動力學、天氣學、氣候學等。
在上述的基礎課程都修習完畢後,台大大氣系還有相當多的選修課程可供選擇,從地球物理流體力學、高等大氣動力學、全球大氣環流等較為古典的課;到雲動力學、陸氣交互作用、混沌與可預報度等較為深入、專業的課;再到大氣觀測實作、地球系統模式、機器學習等技術導向的課,可說是十分多樣。


大氣系畢業之後都在做什麼

近年來最多的還是進入有資料科學需求的私人公司,以及公家單位如氣象署、民航局,當然還有投入教育界成為地科老師的。若是對研究工作有熱忱的學生,通常會選擇繼續升學,不論是留在國內或是出國深造皆不在少數。比較特別的是有部分學生畢業後選擇成為培訓機師,這必須歸功於每年固定回到系上徵才的機師學長姐們。

進入大氣系之後遇到的挑戰

大部分的人剛開始最適應不良的是程式能力,在對基礎概念(變數型別、if else、迴圈)還一知半解的情況之下就要嘗試進行資料的視覺化與分析,但隨著經驗增加,大家都會漸漸習慣這樣的流程。
挑戰程度真正比較高的部分是在高年級,開始進行研究或修習選修課的時候,要如何設計實驗或是從堆積如山的資料中挑選出值得關注的科學議題,以及研究結果是否顯著或有科學意義,就是考驗小時候培養的基礎厚不厚實、以及身為科學家的洞察力的時候了。

大家都在做研究?

台大大氣系有進行暑期研究的傳統,目的是讓大學生(無論本系或是外系)體驗做研究的生活,除了暑假期間之外,學期間也會有許多學生利用課程的空檔進行獨立研究,老師們也都很願意花時間帶著學生前進。總體來說,台大大氣系是個研究風氣相當興盛的系所。

給嚮往大氣系的同學們的建議

先提早了解程式設計的基礎概念,比如變數、條件判斷、迴圈等,另外就是資料視覺化,因為大氣科學研究很仰賴圖資,如何產出容易閱讀且具有物理意義的圖片是大氣系整個課程的重點。還有另一個方向是多看雲圖或雷達回波,培養自己對於大氣中的現象的概念,日後在學到那些現象背後的機制時會更有感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