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刊 17 雨水】宇宙中的黑暗幽靈—暗物質 (下)

作者:陳麒云
暗物質的觀測
 1. 重力透鏡效應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到,重力會導致時空扭曲,而光在宇宙中行進於被重力吸引而彎曲的現象就被稱為「重力透鏡效應」(圖五)。重力越大的天體,造成的重力透鏡程度也越大,科學家能利用這點建構出宇宙的質量分佈圖,進而推算多餘的質量,也就是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
圖五:重力透鏡產生的愛因斯坦環。圖源:NASA

 2.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大霹靂後遺留下來的微波熱輻射,是觀測宇宙學的基礎,這些觀測中最著名的當屬宇宙背景探測者(COBE)。COBE在1992年第一次觀測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起伏(各向異性),而各向異性很好的解釋了宇宙暴脹模型。

  宇宙暴脹模型說明,宇宙初期暴脹結束後,密度較大的區域因本身重力的影響而塌縮 , 結果形成今日我們所見的星系和星系團,而這個程序必須借助於暗物質。也就是說,科學家可以由宇宙微波背景的溫度分布來推算暗物質的分布。

宇宙中的黑暗幽靈
  暗物質對宇宙的影響可不只是讓光線彎曲、讓星系自轉加速這麼簡單而已。事實上,暗物質在宇宙的形成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

  138億年前,有個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微粒迸發出來,這個微粒就是由純能量組成的嬰兒宇宙,嬰兒宇宙在膨脹、溫度下降之時,能量凝結成暗物質粒子。暗物質粒子在極小的空間內相撞互滅,才形成了一般基本粒子。

  後來,因為空間的膨脹,暗物質的對撞越來越少,宇宙中充滿了氫氣和氦氣,還有大量的暗物質聚積在膨脹宇宙的波動起伏中,形成重力強大的區域。暗物質群集的重力,吸引了大量的氫氣與氦氣雲,隨著密度越來越高,最後引了核融合,宇宙的第一批恆星就此誕生。

  暗物質對撞產生一般粒子和能量,這樣的特性解釋了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而暗物質的強大重力,也說明了宇宙中星系串聯成絲狀結構的現象。有了暗物質,一切奇怪的現象都說得通,但這又使科學家對另一個問題產生疑惑:暗物質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在眾多可能是組成暗物質的成分中,最熱門的要屬大質量弱交互作用粒子(WIMPS)了。但大質量弱作用粒子會像幽靈一樣穿透正常物質,因此研究人員一直找不到結果。另外,一種科學家假設存在、被稱為惰性微中子(sterile neutrino)的粒子也有可能是組成暗物質的一種成分。

  至今,人們對暗物質的了解還不夠深,誰知道,或許暗物質不只有一種,而是由多種人類偵測不到的粒子組成;或許暗物質根本是古老的一般物質,錯的是牛頓和愛因斯坦;或許暗物質之間的交互作用,產生了一個暗物質宇宙。我們不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但可以確定的是,要是沒有暗物質,我們根本不會存在。

同系列其他文章:
宇宙中的黑暗幽靈—暗物質 (上)

同期社刊其他文章:
本季星空
哈伯太空望遠鏡 (上)
最遙遠的飛掠行動 — Ultima Thule (上)
太空中的清道夫 — RemoveDEBRIS (上)

留言